说起上海电视台那些年头的新闻主播,总有几张脸让人记一辈子。吴晓蕾就是其中一个,她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,就一步步从电台走到电视荧屏上。刚毕业那会儿,她进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,接手了《市场旋律》和《世界音乐星空》这些节目。接着,1993年左右,她转战电视,主持了《快乐大转盘》、《音乐广场》和《时代立体声》。中途她还出了张个人专辑,叫《十八条辫子》,那时候她已经在电台和电视间切换自如了。1999年,她正式进了东方电视台,负责《东视新闻》和《东方新闻》的播报。十多年前,《新闻报道》节目大改版,她和印海蓉、徐惟杰、陶淳搭档,成了新组合,每天在上海电视台8频道上出现,报道本地和国际新闻。
刘剑那边,早几年就已经在上海电视台站稳脚跟了。他是第一任首席播音员,和印海蓉搭档主持《新闻报道》好几年,声音稳重,形象也出众。两人配合默契,节目在观众中挺有口碑。他在职时,还接触了不少家长,那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播音主持的专业方向。刘剑后来评上了副高级职称,那时候他已经在台上干了多年,工作内容重复性强,发展空间有限。他观察到社会上对孩子语言能力的需要越来越大,尤其是播音和表达训练这块,就决定转行。2003年左右,他提交了辞职报告,正式离开上海电视台,开启创业路子。
展开剩余71%刘剑一离职,就开始琢磨教育项目。他瞄准了儿童语言教育这个领域,觉得这不光有市场,还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。起初,他和伙伴们租了办公室,招聘老师,开发课程。课程内容包括发音训练、台词练习和主持技巧洪萨速配,针对有兴趣的孩子。2015年10月,巨豆教育正式注册成立,刘剑是创始人。他还担任了文旅部人才中心语言艺术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,以及上海市语协儿童语言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这些头衔让他在行业里更有分量。巨豆教育起步时,主要在上海本地开班,家长们带着孩子来上课,刘剑亲自上阵示范发音和表达方式。项目慢慢扩展,开了多个校区,比如和闵行区合作办巨豆教育晓蕾语花园校区,和杨浦区妇联联手办另一个校区。课程强调母语启蒙和语言艺术提升,覆盖幼儿到小学生的阶段。
吴晓蕾那边,继续在电视台干着新闻。2011年到2014年,她主要在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报。节目节奏快,她每天处理本地事件、国际动态和天气预报。2014年10月,她完成了最后一场新闻直播。那天结束后,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海外进修。进修期间,她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语言训练方法,这些东西让她对未来有了新打算。回国后,她和刘剑商量了情况。刘剑的公司已经运行一段时间,业务稳定,她决定加入。2016年,她正式进了巨豆教育,和丈夫一起打理业务。夫妻俩分工明确,刘剑管整体战略和课程开发,吴晓蕾负责教学内容和家长沟通。她利用播音经验,设计了针对孩子的语言课程,比如拼音启蒙和表达训练。巨豆教育在那几年扩展得不错,开了多伦多校区,还参加了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金菇朵教育论坛,讨论战略部署。
从2016年起,吴晓蕾就渐渐从公众视野里淡出。原来的观众追着《新闻报道》和《东视新闻》看,突然没她的身影了,有些人觉得遗憾。电视台节目继续,但阵容换了新人。吴晓蕾把精力全放在教育上,她和刘剑一起开发幼儿语言培训课程,涉及播音主持和台词发声。巨豆母语这个品牌就是他们主推的,专注提升孩子语言艺术。课程不光教技术,还注重实际应用,家长反馈说孩子表达能力上去了。业务扩展时,他们和当地政府合作,开办社区校区,吸引更多家庭参与。刘剑还应邀去论坛讲课,分享语言教育经验。吴晓蕾偶尔参与活动,比如教拼音的公开课,现场示范普通话标准发音。教育项目运行十多年,积累了不少口碑,员工也从几个人发展到团队规模。
互联网时代来了,传统媒体变天,很多人从电视台跳出来转行。吴晓蕾和刘剑也跟上节奏,开始用直播带货推广教育产品和服务。起初是分享课程经验,后来扩展到推荐语言学习工具和亲子用品。直播间里,他们夫妇偶尔同框,聊聊孩子教育心得。观众不少是老粉丝,进来回忆旧节目,顺便下单。巨豆教育的直播不光卖货,还教实用技巧,比如怎么帮孩子练口语。2021年,吴晓蕾住院一段时间,出院后继续工作,直播恢复正常。业务稳扎稳打,保持在儿童语言这个细分领域深耕。
最近这阵子,新闻主播转直播带货的多了,网上声音也杂。有些人觉得新鲜,有些人质疑身份。吴晓蕾看到这些,就在社交账号发了段视频。她直说,自己和刘剑早就离开电视台了,不是员工,不拿工资,现在的直播纯属个人行为。视频里,她感谢网友认可,说自己就是普通老百姓,当初离职后创业,经营儿童语言教育十多年。直播时,他们有底线,只推靠谱的自用好物。粉丝看了觉得清楚,避免误会。声明一出,评论区热闹了,有人说这样解释好,有人回忆她当年的节目。刘剑也附和,强调两人共同创业的经历。视频上传后,传播挺广,帮他们划清界限,继续干自己的事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平台查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